在世界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的带动下,余杭区已成为杭州乃至浙江信息经济的主战场,更是成为了浙江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样本之一。
三面拱卫主城的余杭区内,主要创新平台是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和未来科技城,两边产业呈现错位发展特征。
近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余杭经开区内长江汽车、春风动力、老板电器等企业。与未来科技城主打服务业不同的是,余杭经开区作为浙江省省级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和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目前正在主攻智能制造。这也是以电商模式创新闻名的浙江,在硬件制造领域的新进展。
智能制造余杭试验
早在2014年,浙江已成为全国最早一个出台信息化发展指导意见的省份。
而在今年上半年,余杭区实现信息经济增加值324.78亿元,增长31.9%,总量、增速均列全市第一,占全区GDP的53.2%。其中,信息软件、数字内容、
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主导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均在50%左右。
结合信息经济与制造业的发展,无疑已成为余杭经开区快速发展的一个动力。
据了解,余杭经开区内老板电器针对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开展的“厨用电器智能制造项目”入选工信部《2016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老板电器、春风动力和西奥电梯更是被评为“杭州市第一批工厂物联网示范样板项目”,占全市样板项目的1/3。
11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余杭经开区,发现多家企业在智能制造系统上的投入极大,效果也非常明显。
比如,老板电器的物流仓储中心内空无一人,云梯在各层货架上自动装卸货物,满载货物的机器在地面轨道上有序运行,然后通过传送带将油烟机运往厂房外等待的物流车辆,随即发往全国各地。
据其生产三部部长仲崇善介绍,进行智能化操作后,工厂整体效率提升了30%以上,人力由800多人节省到500多人。而且相比传统制造模式的事后人工分析,智能制造可以实时监控,并根据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调整,“目前基本实现了50%的反馈。”
与其类似的是,实施了大数据智能化改造的春风动力,人均效率提升了30%,设备使用效率提升了25%,库存周转率提高了50%。
早在2012年,春风动力就已经提出建设“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通过这个智能制造指挥中心,将企业信息化延伸到生产车间,直达最底层的生产设备,最终实现对整个车间的“智能化管理”。
此外,香港五龙
电动车集团投资的杭州长江汽车也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目前,长江电动车的核心生产基地,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纯电动车生产基地,占地总面积1200亩。
据长江汽车副总经理刘伟介绍,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投入10亿元打造相应的生产线,布置SAP、MES系统,毎天的生产计划都在计算机大脑中有序指挥生产。
据了解,目前包括车辆上线、下线,设备、质量、物料情况实时监控等,均在系统中有序运行。而其激光焊接技术的后台控制,也全部用
传感器监控,从上线到全部的焊接,上料、出料、下料,都是全自动。
“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可实现24小时连续高强度的工作。”刘伟说。
2020年目标800亿产值
对杭州乃至整个浙江来说,余杭经开区多家企业在智能制造上的发展与尝试,有着探路意义。
今年9月份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余杭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余杭制造强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成余杭区“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县级试点示范区,将余杭区打造成为全省智能制造示范区、全省都市型制造强区的标杆、“中国制造2025”典范区。
而11月23日,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赴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调研时,鼓励企业深化工业互联网和工厂物联网建设,加快打造智能工厂,推动杭州制造向杭州智造跨越。
作为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的优势增长级,余杭经济开发区产业定位从过去的装备制造到现在的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型新兴产业,融合“互联网+”因素,其智能化发展道路也逐渐清晰。
据悉,余杭开发区通过加大企业技改项目补贴、提供技术人才支撑等手段,支持企业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截至目前,余杭开发区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已达22家,成功引进了中科院理化所杭州分所、航天华东先进技术创新中心等高端项目。
余杭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局局长王永忠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预计装备制造业可实现300个亿的产值,占开发区总体产出的58%;到2020年,高端装备为主导的智能制造目标是700亿-800亿产值,占开发区总体产出的70%。
开发区希望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的龙头企业,总体上要培育56家5亿元以上的大企业。智能制造要确保30乃至40家大企业集团。另外,还要培育70-80家中小型智能制造潜力企业。
另外,余杭传统家纺企业也正借助“互联网+”推动转型。比如爱德纺织以大数据为依托,着力打造私人织造APP项目,借力互联网实现私人个性化定制。
智能制造无疑改变了整个余杭经济开发区的生态。然而,要成为“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计划的“排头兵”,余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比如,余杭经济开发区双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知识产权方面还有所欠缺,急需制定出台专属知识产权鼓励政策。
此外,智能制造需要高端的技术、人才支撑,“整个开发区现在的薄弱环节是集成商(软硬件服务一体化)很少,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跨界融合,而我们时间上来不及,所以只能引进。”王永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