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中国机器人产业爆发 未来30年将呈现30万亿增量
 
                                   来源:搜狐  2015/12/23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提到,“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这样的新技术新领域还很多,我们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据了解,机器人在我国得到了大力发展,未来30年内中国将处于高增长阶段,市场容量30万亿元。紧随其后的将是智能装备产业的蓬勃发展,并可能催生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工业4.0与机器人应用
 
机器人产业的本质是“应用催发市场、市场培育巨头”,机器人产业巨头必产生于机器人市场大国。罗百辉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爆发主要有三大驱动力,工业革命制造业升级是天时,内地应用需求巨大和人口红利不再的矛盾空间是地利,政策扶持与产业布局则是人和。“制造业升级是根本推动力,机器人人工替代和经济效益是主要驱动力,政策扶持是关键催化剂”。
 
一个来自德国的词汇——“工业4.0”最近成为了很多投资商们谈论的焦点。
 
“工业4.0直接将人、设备与产品实时联通,省去了销售和流通环节,使工业整体成本随之下降近40%。成本降低意味着利润空间的增加,这一巨大的吸引力,让‘工业4.0’一时风光无限。工业4.0的技术层面最突出的特点,即是机器人应用的创新突破。”罗百辉告诉记者,在“工业4.0”背景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悄然出现拐点。据统计,201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3.7万台,同比增长60%,已超过日本,继而成为全球第一机器人大国。一直以来,工业机器人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汽车制造业,如今,机器人制造企业正努力向其他领域拓展,相关部门显然也已经注意到智能化所带来的制造业变革,国家开始对智能制造的政策扶持持续加码。
 
罗百辉告诉记者,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又主要分为军工和民用。工业机器人领域日美欧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服务机器人产业刚刚兴起,各国几乎在同一起跑线;军工机器人方面,美国一枝独秀。
 
罗百辉认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会率先爆发,预计未来几年产业集群市场规模达到3万亿;预计服务机器人产业会在5-10年左右开始爆发,其规模和发展速度可能是工业机器人不可比拟的。保守预测,工业机器人本体总市场在7500亿元,系统集成市场22500亿元;军用地面机器人500亿元,无人机800亿元,家用机器人90000亿元,助残机器人3000亿元,公共服务机器人1700亿元左右,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接近10万亿元。
 
当下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90%依赖进口,本土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需要提高,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太高不利于推广,利润太薄不利于发展;因为工程师红利和主场优势,本土企业优势在于应用集成和服务。“机器人产业爆发关键是降低本土机器人价格。要降低价格,一靠核心零部件本土化,二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化和互补,三靠政府财税补贴和扶持。”罗百辉表示,目前宣布将建立机器人产业园区的省市包括:成都、重庆、深圳、昆山、河南、芜湖、上海等,园区总数超过40家。
 
“机器换人”未雨绸缪
 
招工难和招人贵是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重要表征。在这一新情况下,“机器换人”就成为必要的未雨绸缪之举“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罗百辉预测称,在未来预计有1000万的不熟练工种将会被机器人取代。在2033年之前,全美国45%的工作将会被机器人广泛的取代。
 
例如,浙江的大量企业正在进行“机器换人”。而这一战略始于2012年底召开的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时任浙江省省长、现任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提出,浙江将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机器换人”。据悉,提出这一战略的背景是,当时浙江有1400万打工者,面临社会稳定、就业、社会保障等大量问题。
 
招工难和招人贵是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重要表征。特别是随着80后、90后逐渐登上工作舞台,他们并不乐意充当“重复性劳作”的主力军。招工难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并从东部沿海逐步扩展到内地再到西部,且从最开始的简单体力劳动领域逐步向相对更广的范围扩散。也就是说,新增劳动力实际上是在逐步减少。据统计,2005年-2012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劳动报酬从14847元/年增加到41370元/年,年均增长15.8%,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国前列。
 
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工业4.0的快速演进,正在倒逼越来越多的产业加入到自动化大军,进而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提供了丰沃土壤。长城证券预计,中国机器人下游应用格局,有望从此前仅在高端应用的“T”型模式转换为中端客户庞大的“O”型模式。在整个产业下游扩围的带动下,中国智能装备产业的市场空间有望扩大。
 
“以浙江省A股上市公司道明光学为例,公司不少车间都大幅减少了用人量。在其树脂合成车间,6台大型树脂反应机器静静运转,却只需两名工作人员在中控室进行电脑操作,整个车间用工已经由此前的一班8人减至2人,日产合成树脂48吨,完全实现了自供。”一位浙江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机器换人”节省人力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在浙江已经基本成为共识。“永康的众泰控股集团引进12台全自动智能焊接机器人,生产线员工从120人减至30人,产品一次性合格率提高至99%;嘉兴的天之华喷织有限公司依靠国外设备,一年减少1700多万元工人工资。”
 
根据安排,浙江省3.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争取在2017年内全面完成“机器换人”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每年投入不少于3000亿元。
 
在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凌云看来,“机器换人”的本质是以设备更新为载体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当90后成为劳动主力时,少有人愿意做那些体力活。浙江的制造业就业,正在以100万人/年的速度减少。”
 
2013年,浙江省正式提出“555机器换人”推进计划,即未来五年每年实施5000个项目,投入5000亿元投资,推进机器换人。
 
在凌云看来,“机器换人”的必然性在于减少生产用工、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本地就业结构,“机器换人换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空间,促进制造方式的转变”。
 
从浙江省经信委的调研报告可以看到,“机器换人”有助于大幅减少一线员工、优化企业人员结构。有61.5%的企业一线员工超过10%,其中16.3%的企业减少30%以上一线员工,68.9%的企业生产成本下降5%以上。
 
浙江“机器换人”的形式,主要包括部分环节的机器换人、整条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实现机器设备联网,即“机联网”、实现“厂联网”等。“浙江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就是工业物联网。”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通过“机器换人”,浙江省减少普通劳动用工70万人,今年1-8月减少60万以简单劳动为主的操作工人,“预计今年年底减少100万人”。
 
机器换人更重要的是保证产品的品质,质量提升会带来更多利润的增长,2013年,浙江全省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5.2%。罗百辉认为,机器换人不仅可以降低劳动成本,而且差错率会大大下降,在中国制造没有完全转变为中国创造时,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巩固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给予国内工业一个成长缓冲期,以便与其他国家在工业制造领域同台竞技。
 
中国成机器人最大消费国
 
201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可能达到5—7万台,且在未来5年内市场增速有望保持在每年40%以上,自动化与智能化正在成为不少企业生产线的理性选择,大量工业机器人开始在制造业的流水线上闪亮登场。罗百辉认为,中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尚处于较低水平,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存在巨大增长空间。“当前,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持续增长、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这些必将成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动力,中国工业机器人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2013年起,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报告,当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约18万台,其中在中国销售量约3.7万台。
 
“机器人产业井喷之势已经可见”。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认为,“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十分迫切。不管是欧洲的‘工业4.0’、美国的‘下一代机器人’,还是日本的‘机器人革命’,无不预示着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模式变革。”
 
在工业4.0背景下,业内对于机器人市场快速扩围预期的主要根据在于中国诸多产业自动化的提速。在此前中国传统工业企业中,只有汽车生产企业已经普遍应用工业机器人,有些工业如纺织服装行业中某些“柔性”工序仍必须由人工完成,工业机器人无法替代。但市场中却在传递着一种信号,中国机器人下游应用开发正在提速,机器人产业扩围已经形成趋势。
 
“以广州数控的一款涂胶机器人为例,产品最大有效负荷高达8千克,运动半径达1379毫米,整个工作站柔性高,精度好,胶型均匀一致无飞溅;通过自动编程或者离线编程,可以完成复杂的三维立体空间的自动涂胶动作,不仅适用于汽车及车灯、车门等零部件,在家电等电子产品中也能进行自动涂胶。”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据统计,2013年中国万名工人的机器人拥有量是23台,全球平均水平是58台,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40%。近10年以来机器人成本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而劳动力成本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前者的比价优势愈发突出。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这给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未来年轻劳动力的短缺将是一个中长期现象,因此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提高将是大势所趋且十分迫切,以机器人、智能制造为代表“工业4.0”时代已悄然来临,而需求推动成为机器人自动化行业未来投资机会的重要逻辑。罗百辉称,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将快速增长,年增长达到40%以上,到2017年市场销量将达到15万台,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超过50万台。
 
加强顶层设计,引导行业发展
 
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厂和下游行业应用。而中国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作为系统集成商,实现下游应用据悉,工信部将组织制订中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引导行业发展,同时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组织编制中国机器人产业行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和标准明细表,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等方式扶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力争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基本满足国际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罗百辉看来,虽然我国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但是我国在整个产业链方面仍有待完善。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厂和下游行业应用。而我国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作为系统集成商,实现下游应用,即通过对从国外采购的机器人,为下游客户进行相应的方案设计,实现利润。
 
国产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在精度、成本等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生产符合标准的机器人,必须进口相应的关键零部件,在无法实现批量化生产的情况下,这就直接造成国内机器人整机生产企业在产品性能和价格上都具有明显劣势。罗百辉认为,由于中国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中国即便最大的机器人企业也与国际上机器人巨头在技术等方面存在差距。目前进口品牌的外资机器人普遍以6轴或者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几乎垄断了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而我国国产机器人主要应用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的低端领域。同时,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关键基础部件还依赖进口,这对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来说,有些“受制于人”。
 
   对于技术难题,要优先发展有实力的机器人企业,然后通过到海外并购成熟技术和公司来达到机器人质量的提升。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发展企业比发展技术更重要。对于目前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各级政府现在比企业还要热,现在各地政府要建机器人产业园已经超过四十家,实际政府的热度可能直接对未来产业的盲目性要造成推波助澜的作用,要警惕机器人在未来重蹈光伏产业过热的困境。 
附件
会员单位
鸿威展览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网站地图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广东省五金制品协会 © 版权所有
咨询热线:020-34685813 售后服务与传真:020-34685813 邮箱:gdwjxh@126.com
地址:广州市南沙区中国铁建环球中心三栋6楼 技术支持:广州联雅网络